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理论中原|张中:高水平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

发布日期: 2025-03-09 作者: 产品中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高水平发展的国家队、城市高水平发展的领头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省域竞争力提升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日,省委书记刘宁到郑州市调研时提出,要在建设中心城市上再加力,进一步创新举措、拓展抓手、补短强弱,持续提升城市总实力和发展能级,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奋勇争先。对此,郑州要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

  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定位是创新高地、产业之城。近年来,郑州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苹果手机、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铝板带箔、冷链食品、体外诊断产品等生产基地,未来更要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新兴起的产业成为郑州最鲜明的特色。

  一是聚力打造核心产业。把握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机遇,抢抓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口,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超充之城、算力之城、钻石之城,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二是塑造一流创新生态。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完善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体系,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布局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创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适度超前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三是着力培育领军企业。既要帮助链主公司发展壮大,也要主动发现和帮扶细致划分领域领军企业。近年来,阿帕斯、华之源、UU跑腿等企业在创新研发、成果应用方面占据一马当先的优势,要更多关注企业诉求,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此外,常态化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责任意识、科技产业变革敏锐意识和管理服务能力。

  城市国际化建设是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开放可以通过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势、完善技术合作与引进机制以及搭建创新人才流动与合作新渠道等,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

  一是全面建设立体开放通道。加快构建“空中丝绸之路”网络,积极复制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模式,完善“客货并举”发展机制,加密重要航点航班频次,大力培育航空枢纽超级承运人,高水平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推动提升“陆上丝绸之路”能级,加快提升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功能,积极布局省内“一港多站”组货基地,推进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探索与“一带一路”共建城市以市场化方式合作共建物流集散基地。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推动构建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大通道,建成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

  二是全面深化对外交流交往。注重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集群,支持在郑高校院所和一流大学研究院加强与境内外有名的公司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攻关,优化细化人才政策,采取“全职+柔性”方式面向全球引进顶尖人才。加强与国际优质资源合作。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全球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遴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境外直接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主动引导帮企业参加高品质国际性展会,拓宽经贸合作。打造高端会议论坛。推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数字化的经济峰会等国际性会议或活动在郑举办,提升办会能级,持续扩大影响力。丰富国际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在郑高校体育场馆功能,积极承办国际性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高知名度音乐会演唱会等。

  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发挥郑州消费引领带动作用,强化首位城市责任,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

  一是加强时尚文化商圈打造。高品质建设高端特色项目引领的高铁东站商圈、花园路商圈等,合理设置商圈内部连续慢行交通体系,升级培育一批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步行街区,提升商圈内部商业连通性、便捷性和互促性。精心打造龙湖里、好睦邻等一批特色商业项目,推动消费体验和休闲娱乐深层次地融合。加快发展全球知名品牌首店、首展、首发、首秀经济,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消费体验。

  二是拓展提升消费功能和体验。依托核心商圈打造不同规模国际级、高端化活动空间,引入“秀、展、赛、节”等丰富内容,周期性和不定期举办各类时尚展览发布活动,为商圈持续引流。探索开发利用贾鲁河、熊儿河、金水河等沿河区域打造滨水消费空间,有机植入特色商业、运动休闲、中小型音乐节会等多样化时尚消费场景。在商圈、特色商业街布局打造一批定制消费体验中心,鼓励国际国内高品质定制品牌入驻,持续强化高的附加价值的个性定制环节。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畅通主要客运枢纽、酒店、景区等连接通达性,提升外籍人士支付、景区预约、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化水平。

  三是优化城市设计。紧紧把握国家高度关注城市更新机遇,推动老旧小区形象改造、工业遗产多功能利用,实施城市颜值提升行动。树立主城区“大景区”建设理念,持续完善市政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推进城市微改造、智慧化管理,合理地布局一批主题公园、口袋公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等。加强城市建筑外立面整体风貌设计,融合时尚元素、年轻元素,实现古都特色和时尚风格有机统一。精心遴选上线一批“城市味道、城市礼物、城市漫步、城市风光”清单,增强城市“city”感。

  城市建设要始终秉持“青年优先发展和青年最能推动城市发展”理念,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建设包容外向型郑州。要紧紧抓住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契机,围绕青年就业成才、儿童抚养教育做好大文章。

  一是优化城市就业环境。开展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学生郑州行、重点城市或高校郑州推介会等社会实践,每年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高校院所、有名的公司中遴选一批优质岗位,面向国内外一流大学青年提供短期实习岗位。办好青年夜校,多渠道征求青年建议,针对青年爱好、前沿知识和岗位要求持续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畅通青年合法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渠道。

  二是提升城市居住体验。加强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公寓、购房补贴为主体的青年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做好青年人才公寓科学选址、精细化管理。加强青年主要活动区域摸排测算,优先完善城市15分钟公共服务圈,满足青年购物消费、休闲运动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推广青年人才驿站等短期居住服务,设置和丰富青年感悟、就业帮扶、产业布局、发展问答等功能信息模块。

  三是关注城市教育发展。关注来郑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人才子女教育需求,合理增设普惠性幼儿园,推动传统中小学名校在郑东新区、经开区等青年就业集中区域开设分校。

  四是营造温馨社交环境。常态化开展青年公益流交友活动,探索举行年度“郑开骑行节、黄河骑行节”等活动。推动公共体育设施或国资控股景点向青少年低价开放,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城市更新项目,强化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嵌入式体育设施布局,在滨水绿地和生态公园增设露营场地,打造林荫骑行专用道,丰富运动活动场地类型。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号2024JC024,作者系省项目推进中心高级经济师)

  理解偏差,国家强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直白说就是行政大区中心城市,比如武汉。